春秋左传第一阶段

春秋之始是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而周幽王在其十一年被杀后(前771年)到隐公元年,中间的史料非常有限。比较可以确定的是,周平王迁都成周(洛阳)之后完全靠晋郑两国的扶持。平王二十五年(公元前741年),晋文侯之子晋昭侯继位,封叔成师与曲沃,称曲沃桓叔,晋国分裂为翼(晋都)与曲沃达六十七年直到曲沃武公灭翼后受封晋侯。所以周王室在晋国分裂之后更加仰仗郑国,而晋国也比较少出现在左传早期的记载上。

郑武公和郑庄公在平王时都是卿士,郑国在灭掉东虢和郐这两个小国后势力强大,为平王所忌,所以平王开始寻求西虢公的支持,“王贰于虢”,而周郑交质。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逝世,王孙林继位为周桓王,周郑交恶,周王室失去了在血缘上最亲近的郑国的支持。而到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立虢公为卿士,“夺郑夺郑伯政,郑伯不朝”,于是桓王集合陈,蔡,卫讨伐郑国,在𦈡葛大败,被射中肩膀,此战标志周室衰败,诸侯崛起不听天子之命,郑国由此取得小霸地位。

春秋初期,郑国的主要敌人是宋卫两国,而与齐鲁交好。宋国领土没有天然屏障,易攻难守,卫国实力太弱。齐国当时尚未攻打东边的小国,但有大国的实力与地位,国语称“齐庄,齐僖于是乎小伯”。鲁国有一定势力,能与宋齐抗衡。

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楚君(子爵)熊通自立为王(楚武王),春秋和左传认为楚君僭位不礼,仍称楚子,也了代表周室影响力的减弱。楚国早期的国都为丹阳,在河南南部。楚武王自立后南征汉水诸国,如随国(为汉阳诸侯之首)。武王之后,“文王熊赀里,始都郢”(史记·楚世家),灭河南南部的申息邓诸国,为将来北上中原争霸打下基础。

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郑国由于继承人的问题发生多年的内乱而中衰。至此齐鲁争霸成为焦点。鲁桓公夫人文姜与齐襄公通奸,齐襄公派公子彭生杀桓公(前694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鲁盟国纪国被齐国攻打,“纪侯大去其国”,此时中原地区齐国已是最强(春秋史,123)。而齐襄公被杀之后,齐国内乱,襄公庶弟公子小白在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回国即位,又打败了鲁国拥立的公子纠。至此可以标志春秋第一个阶段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