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生的風骨,完全被扭曲成拜金主義。市場經濟和官僚主義,將年輕人曾經的理想撕裂的粉碎,逼迫他們屈身於現實社會當中。最應該理想激進的青年,恰恰變成了社會中的保守者和安分者,默默去承受生命中的河蟹,或者完全就是自暴自棄的活著。
既然現實如此,上頭下來的任何組織學生搞什麼五四紀念活動,都不過是在過秀了。上頭要作秀,下面要做場,學生對於這種做派產生一種天然的免疫力,大家同床異夢而已。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學生沒有理想,國家也隨之失去將來的理想,只剩下空虛的口號。
與其說,五四是社會使命感促使的學運,更不如說是一種公民意識的覺醒。公民意識到自己的言論,遊行和罷工的權利,破天荒的都把它們一次性用出來。五四的結局沒有變成悲劇,是因為當時的北洋政府也破天荒的接受了這種公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承認了那個不完善的臨時約法賦予國民的權利。
然而五四很容易被理解成為唯有暴力取得勝利,而非政府必須屈於民主,這個觀念影響了中國的歷史,它給流血披上革命的外衣,將暴力美化。豈不知,中華以武止戈的理想,雖源遠流長,卻從未沒真正實現過。正因為是用暴力換來和平,才使暴力的種子一直潛藏在和平的土地上。
中國不需要革命,中國的革命太多了,流了太多的血,換來的卻還是流血。中國需要人文啟蒙。中國要民主,首先要有人文思想,不然民主就會變成多人暴政,強者照舊欺負弱者,弱者想方設法推翻今天的強者,變成明天的強者後照舊去欺負明天的弱者。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在歐洲之外的民主國家,往往動盪不安。並非歐洲的民主模式不適合他們的國情,而是他們沒有經歷歐洲的文藝復興所帶來的人文思想。